近日,河南省政府正式印发《河南省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行动方案(2025—2027 年)》(以下简称《行动方案》),为这一农业大省的秸秆资源利用划定清晰路线图。作为全国秸秆资源第二大省,河南正通过政策引导与技术创新双轮驱动,推动曾经的 “田间废弃物” 向 “绿色资产” 转型,一个千亿级秸秆产业蓄势待发。
河南省农林生物质秸秆综合利用行动方案
政策锚定方向:93% 利用率 +“三化” 路径,构建全链条支撑体系
《行动方案》明确了未来三年的核心目标:到 2027 年,全省秸秆综合利用率稳定在 93% 以上,秸秆离田利用率突破 35%。围绕这一目标,方案聚焦 “肥料化、饲料化、能源化” 三大利用方向,打出一套系统化组合拳。
在肥料化利用方面,河南将推广秸秆科学还田技术,建设千亩以上应用引领区,让秸秆 “回归土壤” 滋养农业生产;饲料化利用聚焦秸秆养畜产业,计划打造示范基地并完善收储体系,把秸秆转化为优质畜牧饲料;能源化利用则重点支持秸秆成型燃料、秸秆发电等项目,通过技术创新突破高值化利用瓶颈。
为保障落地,政策特别提出构建 “收、储、运、用” 一体化网络,推动产业联盟化运营与资源共享,从源头破解秸秆收集分散、供应不稳定等行业痛点。
政策同时明确,将构建“收、储、运、用”一体化网络,推动资源共享和产业联盟建设,为秸秆综合利用提供坚实支撑。
产业新机遇:三大板块迎来风口
随着方案落地,相关产业链正在迅速升温,显著机遇包括:
装备制造爆发:秸秆撕碎、打捆、成型等高效智能设备需求激增;
项目扶持加大:秸秆初加工执行农业用电价格,显著降低生产成本;
技术服务扩张:专业化的还田、燃料化技术服务市场空间广阔。
技术赋能:农林生物质秸秆综合利用预处理系统成关键环节
要实现规模化、高值化的秸秆利用,离不开先进预处理装备。以众安环保为代表的企业,推出生物质预处理系统,涵盖粗破碎、细粉碎和成型模块,可将秸秆物料精确控制至5mm以内,全线密闭运作、配备智能联控和负压除尘,仅需1-2人操作,兼顾高效、环保与稳定性。
农林生物质秸秆综合利用预处理系统
案例实效:南亚项目实现经济环境双赢
2023年,众安环保在南某亚地区实施的生物质秸秆预处理项目正式投产,系统具备每小时60-120m³的处理能力,产出燃料20-40吨/小时,用于发电供应。该项目不仅解决了秸秆处置难题,还创造就业岗位近百个,带动农户增收超500万元,成为环境与经济效益协同发展的典型范例。
结语:从“废”到“宝”,河南秸秆资源迎来金色未来
河南作为秸秆资源大省,此次《行动方案》的出台,标志着秸秆利用进入系统化、规模化、高值化的新阶段。在政策、技术与市场的多重推动下,秸秆不再是被焚烧的废弃物,而是支撑绿色低碳发展、助力乡村振兴的新兴资源——一个基于秸秆的千亿级产业正蓄势待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