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新网重庆8月16日电(纪嘉欣 梁钦卿)在重庆忠县,一场关于垃圾的“华丽蜕变”正在悄然上演。深达数十米的垃圾坑内,巨型机械抓手如“钢铁侠”般精准抓取堆积如山的生活垃圾,随即投入破碎机中。这些曾被定义为“废弃物”的城市负担,即将踏上一条通往水泥窑的“重生之旅”——在这里,它们不再是污染源,而是化身为能源与建材的“绿色燃料”。
面对日益严峻的城市垃圾处理难题,忠县并未选择传统填埋或简单焚烧的老路,而是构建起一套集无害化、资源化、智能化于一体的创新处理体系,真正实现“变废为宝”的闭环循环。
在重庆海螺水泥有限责任公司,生活垃圾通过水泥窑协同处置技术,实现了深度资源再利用。公司制造分厂厂长易军介绍:“我们每天可处理200吨生活垃圾,垃圾中有机物经发酵气化后进入分解炉,产生的热能可替代约4%的燃煤消耗;而石子、玻璃等惰性成分,经过高温煅烧后融入水泥熟料,成为10%左右的原材料补充。”
这一过程不仅大幅降低碳排放,更有效缓解了水泥行业对化石能源的依赖,堪称工业与环保融合的典范。
智能“垃圾工厂”上线:众安环保系统精准拆解每一分“废物”
在这场绿色变革中,众安环保的生活垃圾处理系统如同一位“智慧管家”,可以为整个流程注入科技动能。该系统集破袋、磁选、筛分、风选、可回收物分拣及RDF/SRF燃料制备于一体,宛如一座高度自动化的“垃圾处理工厂”。
物料通过抓料机送入金属链板机,均匀进入粗破碎机进行初级处理;随后,磁选机高效分离出铁质金属,滚筒筛则精准筛出沙土与小石块;在后端的人工分拣平台上,工人细致挑出纸张、塑料瓶、易拉罐等可回收物,实现资源最大化回收。
剩余轻质物料进入风选设备,进一步分离出可用于路基填充的惰性物质;而高热值轻物质则进入细破碎与压块环节,最终制成RDF(垃圾衍生燃料)棒料——这种高品质替代燃料,正被广泛应用于燃煤电厂和水泥窑,成为节能减排的“新势力”。
破解环保痛点:高温碱性环境“剿灭”有毒物质
更令人称道的是,这套水泥窑协同处置系统成功攻克了传统垃圾焚烧的环保“硬伤”。普通焚烧易产生二噁英等剧毒有机物,而水泥窑内部高达1400℃以上的高温环境,配合强碱性物料氛围,能彻底分解这些有害物质,实现“无害化终结”。
“这不仅是垃圾的再就业,更是对生态环境的深度守护。”公司生产品质处常务副处长谭继平表示,忠县的实践证明,科学手段能让废弃物重获价值,走出一条可持续的城市固废治理新路径。
从“负担”到“资源”,忠县模式点亮绿色未来
重庆忠县的这场“垃圾革命”,不仅缓解了城市“垃圾围城”的压力,更探索出一条工业反哺环保、科技赋能生态的创新路径。随着众安环保等先进技术的深度融入,垃圾不再是城市的“包袱”,反而成为推动绿色发展的“隐形资源”。
未来,期待更多城市借鉴“忠县经验”,让每一分废弃物都找到自己的“用武之地”,共同书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新篇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