生物质能直接或间接源自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,是国际上一致认可的零碳可再生能源,具备绿色、低碳、清洁以及储量丰富等诸多优势。据7月份中化新网报道:燃料乙醇在保障能源安全、推动农业增效以及助力实现“双碳”目标等方面,有着不可替代的战略价值。对于燃料乙醇企业而言,唯有将科技创新当作引擎,才能驱动整个行业实现质的飞跃,充分释放其绿色潜能。
当下,以纤维素乙醇破解“与人争粮”难题是行业发展的关键方向。我国在《“十四五”生物经济发展规划》里明确提出,要有序发展生物质发电,推动其向热电联产转型升级,同时大力发展非粮生物质液体燃料,这为生物质能源企业的科技创新指明了行动方向。然而,在燃料乙醇产业中,作为生物质能源占比最高的部分,绝大多数合成路线仍以粮食为主,“与人争粮”的争议始终热度不减。其实,秸秆、林木废弃物等纤维素生物质都是很好的原料来源。燃料乙醇企业若能利用这些资源,拓宽原料渠道,盘活农业废弃物资源,大力研发纤维素乙醇技术,就能以科技创新推动自身高质量发展。
在研发纤维素乙醇的过程中,关键技术的突破是打通堵点的核心所在。为推动行业健康发展,众多企业和机构都将目光聚焦到了纤维素制乙醇技术研发上。但酶制剂成本高,一直是纤维素燃料乙醇无法实现工业化的痛点和堵点。为了开发出高效、低成本的纤维素酶制剂,众多企业一直在不断尝试。就拿国投生物质燃料有限公司来说,它投资建设了年产3万吨纤维素燃料乙醇示范项目。从原料的“收储运”环节,到后续的预处理、高效酶解、发酵转化、提纯精制以及综合利用全流程,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,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套纤维素燃料乙醇产业化技术。吉林燃料乙醇公司也积极行动,多次与杜邦等企业交流合作,开展纤维素乙醇技术研发。
而说到预处理环节,众安环保生物质预处理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和技术积累。其先进的预处理工艺能够针对不同类型的生物质原料,像秸秆、林木废弃物等,进行精准有效的处理。通过物理、化学或生物等多种手段的组合运用,可以破坏生物质原料的复杂结构,降低其结晶度,增加比表面积,从而为后续的酶解、发酵等过程创造更有利的条件,提高纤维素乙醇的转化效率和产量。
目前,燃料乙醇市场竞争异常激烈,尤其是煤制乙醇的加入,让企业生存压力与日俱增。但燃料乙醇作为可再生资源,依然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。所以,在开展纤维性乙醇研发的同时,生产企业还得依靠科技进步在强链补链上发力。以燃料乙醇为核心,向上链接农业种植,确保原料的稳定供应;中游加强生物炼制环节的技术创新,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;下游拓展能源化工领域的应用,显著提升产业链综合效益,为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强劲动能。相信在科技创新的推动下,燃料乙醇行业必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